蓝色海洋经济网·资讯

www.Bluecne.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关注 > “世界第一”背后的故事

“世界第一”背后的故事

2016.01.08 11:43:12  来源: 蓝色海洋经济网   作者: 管理员   字体:【
【导读】

“江汉盐化工漂粉精年产能达7.2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含氯消毒剂生产基地。”2021年7月21日,一条从江汉油田发出的消息先后在学习强国、中国网、《工人日报》、《科技日报》、《湖北日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石化报》等27家媒体报道,形成轰动效应。

二十六载风雨兼程,中石化江汉盐化工湖北有限公司梦圆全球。

从1995年第一套装置年产仅825吨,到2021年第11套新装置单线生产流程开工15天,产量便突破250吨,期间,每一个数字的提升、更迭,都是江汉盐化人无悔的执着坚守。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江汉盐化人,去探寻“世界第一”背后的故事,感受“盐化精神”的回响。

从国外引进“束手束脚”到设备国产化“大展拳脚”

如果说,眼前的“漂粉精”生机勃发,正值青春年少,那江汉盐化工油田专家叶学良无疑就是这位“青年”成长的培育者、见证者。

1995年,江汉盐化工通过引进加拿大凯密迪公司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建成第一套漂粉精装置。

可出师不利,洋设备出现“水土不服”。江汉平原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引发诸多“并发症”。尽管外国专家使出浑身解数,装置依旧故障频发,在8个月的试生产期间总产量只有800多吨,月均产量仅为设计产能的20%。败兴而归时,外国专家留下一句预言:因当地空气潮湿,不可能达到设计产能。

“引进设备投入大,产量又达不到要求。干着急不如靠自己!”回想当年,叶学良坦言,江汉盐化人别无选择,只能顶风冒雨往前奔。

设计不合理、工艺有瑕疵、仪表运行不可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一个个难题摆在大家面前。江汉盐化工成立技术攻关团队,开启了钠法漂粉精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国产化的“大改造”工程。

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索前行。他们联合上海厂家集智攻关,针对关键设备离心机、压实机、干燥器进行国产化研究和改造,仅离心机一项就节约采购资金420万元;针对气候潮湿的特点,在装置上添置干风系统,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彻底解决了物料吸潮粘附设备的“顽疾”;设计安装的空气除湿装置,荣获国家实用专利;配合仪表、电气工程师改进的DCS控制程序,最终达到进口设备的运行效果。

这是摆脱外力束缚,拼力向前迈进的坚定一步。漂粉精产量逐年提升,由1995年试生产期间的平均100吨/月,提高至现在的500吨/月以上,单线实际产能超过6000吨/年,彻底打破了外国专家的预言。

江汉盐化人变得有底气,更有力量。2001年,依靠自身技术支撑,盐化工第二套年产5000吨的漂粉精装置成功“复制”,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国产化率达到90%; 2004年,第三套年产5000吨的漂粉精装置实现生产流程全套设备国有化,比第二套节省投资2000万元……

之后,江汉盐化工放开手脚,大干特干,发挥“采卤-盐硝-氯碱-消毒剂”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借川气东送储气库落户油田东风,发展配套工程,先后将漂粉精装置增加至10套,成为含氯消毒剂行业“翘楚”。

“边消化吸收,边改进创新”,经过 420多项技术改造,目前,江汉盐化工已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体系。

漂粉精运往全球,得到国际公众认可,这份自豪永生难忘

如果说,建设1.2万吨漂粉精新装置,实现“世界第一”是一次成功的检验,那么,2020年那一场抗“疫”之战,则是江汉盐化人更加难忘的风雨洗礼。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江汉盐化工接到中国石化紧急指令,5个小时内紧急装运240吨高效消毒剂火速运往武汉,以缓解医院、公共场所与社区消毒剂急用之需。

 “天气虽冷,可大家的心里都是热乎乎的。”这是中国石化首批向武汉疫区援助的紧要物资,漂粉精运行部主任涂飞亲自参与组织了装货发运任务。回想那个难忘的除夕,他说,很多年没经历过那样的气氛,那样的场面。那一夜,他是用“21227步”量出来的,可有很多员工比他走得还多,走得还累。

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各大医院、社区消毒用品告急!

接到装运240吨漂粉精驰援武汉的紧急任务时,已是大年三十中午11点半!240吨、4800桶、28800个标签,车辆晚上六点到厂,必须在第二天凌晨前完成装车,时间仅有6个小时。

岗位值守人员只有32人,不足平时的三分之一!时间紧、任务重、缺人手,这个艰巨的任务能完成吗?

“我半小时就到”“我马上从潜江赶过来!”“我们两口子一起到”……

在疫情肆虐的时刻,江汉盐化人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产品早一分钟运到,武汉就多一分安全。

50分钟后,150名员工集结完毕。

倒桶、贴标签、打塑封、上托盘……盒饭送来了,大家匆匆扒拉几口,继续投入战斗。气温越来越低,雨势越来越大,露天搬运,大家的手冻得冰凉,耳朵冻得发紫,汗水、雨水交织在了一起……深夜11点,悬挂“中国石化同武汉人民在一起”标语的8辆大货车驶出厂门,奔赴武汉,比计划提前1小时。

彰显国企担当,全力保供国内消毒剂产品需求;贡献中国力量,扩产增量为全球抗疫提供紧缺消毒物资。疫情期间,江汉盐化人众志成城保供应的消息5上央视,中石化参与全球抗疫行动,向海外运送超过一万吨消毒剂的消息被629家海外媒体转载,阅读量超1.7亿。

“看着自己生产出来的漂粉精运往全球,得到国际公众的认可,这份自豪的感觉永生难忘。”涂飞说,这是江汉盐化人从心底迸出的一句话。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不止于“世界第一”

如果说,“江汉盐化工消毒剂产能跃居世界第一”是一个成功的节点,那么,这个节点绝不是终点,而是又一次崭新的“归零”。只有持续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赢得先机,赢取未来。

“真的有点累,还好都顶下来了。能在我们手上把新装置新工艺开起来,心里还是蛮高兴的。”提起近几个月的忙碌工作,漂粉精技师吴靖欣慰地表达。

5月10日,吴靖和另外30名从各装置调集的骨干值长、班长、熟练工一起,进入新装置,开始熟悉设计位置、工艺流程,为新设备投产做好准备。

试产任务琐细又繁重。一条生产线有178台设备,要一台台调整测试,一次次排查试验,只为找到最佳运行状态。

投产前,他们对新建装置的每一台设备进行“体检”,确保一次成功;抽调原老装置的熟练操作人员,预先进行全方面无死角的安全培训,特别对新投用的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和应急处置,通过一次次仿真训练,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尽量考虑进去。

每遇到一个难题,就需要一次破题。在1.2万吨漂粉精新装置试运期间,工艺上的新改进带来了产量上的新突破,也带来了“中间产品粒度过小,难以压实成型”的新难题,但这并不足以难倒江汉盐化人,通过对压力工况、处理能力和变化情况的不断精细修正,找到最佳的压实时间、转速,终于解决了试运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接下来,江汉盐化人又保持冲劲,继续战胜着前进路上大大小小的新难题……

投产前一夜,涂飞没睡好。本该好好休息的,可他脑海里一直像放电影一样——从机电仪的准备、人员安排、工艺配方、工序衔接、人员保运、后勤保障等等,即便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他还是难以入眠。

随着一股股白色漂粉精颗粒倾泄而出,1.2万吨漂粉精装置宣告投产成功。“当时心里那种幸福的滋味,真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有些木讷的涂飞难掩兴奋之情。

新装置最大的优势是,采用旋转闪蒸干燥工艺替代原有的干燥方式,物料干燥时间由过去的160分钟降至仅需10秒钟;设备内部储存的物料更少,由原来的4-5吨物料降低至20-40公斤,干燥设备日常的维护成本和运行风险更低。

短暂的喜悦之后,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安静了一会儿,想着后期运行的注意事项,下一步又该如何把新的干燥工序“移植”到老装置上。

“对现状的永远不满足,不断跳出固有的模式。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哪怕眼前看似很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继续追求更好一点,更新一些。”一如叶学良所言,这就是江汉盐化人一直努力追求的精神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