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洋经济网·频道

www.Bluecne.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频道 > 海洋金融 > 发展海洋经济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展海洋经济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5.05.12 13:46:5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管理员   字体:【
【导读】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今年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今年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而据本报记者了解,海洋大省福建也已正式明确试点身份,挤上国家海洋战略的快车道。


  自海洋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之后,今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已掀起一轮海洋经济的发展热潮。而指导和调控未来中国海洋开发活动的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编制也已纳入了议程。


  就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广顺进行了专访。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经营报》:如今,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三个试点山东、浙江、广东的海洋经济战略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包括舟山新区,当前已经有4个海洋经济国家战略,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海洋经济全国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何广顺:随着国家“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代表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从2009年开始到目前,国务院相继将10个沿海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这条自北向南、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沿海区域开发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此期间,以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为试点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陆续出台,舟山群岛新区的建制,把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到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将推动这些地区成为新一轮投资热区和国家改革的先行先试区。可以说,这些规划战略的陆续实施,将为实现“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营报》:广东、山东、浙江三个海洋经济试点,国家对其定位有何不同?它们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将扮演何种不同的角色?


  何广顺:三个试点地区要形成错位发展、相互验证、互为补充的试点模式,以增强试点的多元化示范推广效应。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同时,山东省海洋科研实力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山东的定位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依托,打造“东北亚大通道”,其试点的重点是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海岛数量众多,宁波-舟山港优势突出。因此浙江试点的重点是港口经济和海岛经济。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地处我国南海北部,毗邻港澳,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域,也是保护开发我国南海资源的战略基地,推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对促进南海保护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广东是我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其海洋经济总量连续数年居全国首位。因此广东试点的重点是南海的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沿海各省都提出了庞大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各地应该如何结合实际实现差异化发展?


  何广顺: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沿海各地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如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邻近俄罗斯、蒙古,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地缘优势明显,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应加强与东北亚地区海洋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再比如福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利用闽台之间这一优势,积极探索闽台共同发展海洋经济的新途径、新方式,构筑闽台海洋经济合作体系。


  优化近岸走向远海


  《中国经营报》: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多大比重?与海洋经济强国相比,我国的差距在哪里?


  何广顺:据初步核算,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8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7%,创造就业岗位达3350多万个,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我国海洋装备制造的国产化率较低,核心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尽管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世界领先,但是在高端船舶制造、核心零部件生产领域仍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另外,我国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及其他海洋国家,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海洋管理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各界对海洋关注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可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经营报》: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主要难题?


  何广顺: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的“三重”与“三轻”矛盾比较严重。从区域布局情况看,产业发展同质、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碳型产业少的“两同、两多、两少”问题比较突出。


  海洋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布局欠合理,是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以环渤海地区为例,河北唐山曹妃甸将建设以钢铁、石化为主的新工业区,黄骅港将建设大型石化基地,辽宁营口鲅鱼圈将建设新的钢铁基地,盘锦将建设大型的石油化工基地,天津的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也将加快石化、钢铁基地建设,照此发展下去,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趋同,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当前,我国海洋资源局部开发过度与总体开发不足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例,2010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首次超5000多万吨,近十年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53%来自海洋,2010年这一比例逾80%,但是绝大部分来自近海海域,而远海海域基本上还处于潜在开发状态,特别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海海域,基本没有涉足。


  《中国经营报》:如今,我国重化工项目向滨海集聚的趋势明显加快,这会不会威胁我国海洋生态环境?


  何广顺: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重化工、电力工业、钢铁等产业遍地开花,占用岸线和海域资源的程度加深。统计显示,全国围海造地面积从2002年的2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179平方公里,年均增速达36.4%。围海造地方式也较为初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巨大压力;近岸开发呈现明显的过度状态,可利用的资源日益减少,70%的沙质海岸侵蚀严重,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超过近海的1/3。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等典型生态环境丧失或改变问题愈加突出。另外,在临海(港)产业过度集中布局的同时,对海洋灾害的防范能力设计较弱,潜在的风险较大。


  《中国经营报》:国家提出要编制海洋主体功能区,你认为编制的思路是怎样的?


  何广顺: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依据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和法律地位,通过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将我国管辖海域的开发空间划分为海洋优化开发区、海洋重点开发区、海洋限制开发区和海洋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并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出不同的区域政策以指导和调控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


  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出发点是科学利用海洋国土空间,从而使海洋环境更优美、海洋生态更安全、海洋资源永续利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其编制思路应突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和优化近岸、走向深远海”的理念,通过合理布局海洋开发活动,构建海洋开发战略格局、海洋水产品保障和海洋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海洋能源开发战略格局,统筹谋划海洋空间利用和海岸带经济布局,确定不同海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相协调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