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让爱的海洋奔流不息
辛识平
“中国有句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这里是‘海洋’,你们要以无限的爱回报俄罗斯人民,回报自己的祖国。”12日晚,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郊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暖意融融,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两国青少年代表互动交流。重聚的喜悦、浓浓的情谊,涌动在心头,让人们对中俄友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时光荏苒,中俄之间的一段“海洋”奇缘却不曾褪色。十年前,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后,应俄罗斯政府邀请,996名灾区中小学生前往“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受到精心照料。十年后,“海洋”的孩子重返“海洋”,同当年的老师和小伙伴们畅叙友情、分享成长经历。灾难中的不离不弃、悉心守护,化作孩子们心底最温暖的回忆;友谊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长为中俄世代友好的参天大树。
中俄世代友好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俄青少年共同接续奋斗。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中俄友好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将中俄世代友好的理念扎根到两国青少年群体,这是双方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俄青少年共同宣读《中俄青少年世代友好宣言》:“携手将中俄睦邻友好世代相传,推动世界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话语铿锵,寄托着青年一代传承友谊的决心与担当。
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中俄世代友好的伟大事业,更需要两国普通民众的参与和支持。继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之后,双方又迎来了地方合作交流年的精彩开篇……中俄人文交流的实践表明,丰富的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让两国友好的理念更加深植于人心。
十年前,在“海洋”儿童中心疗养的北川男孩席浚斐把自己的一个心愿——长大以后到俄罗斯读书、为中俄友好做贡献,装进一只漂流瓶。如今,他已成为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一名大四学生。经历风雨,方知友情可贵,让两国民众相知相亲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中俄友好合作的航船必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