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海洋经济网·海丝

www.Bluecne.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海丝 > 海丝要闻 > “一带一路”让世界分享中国现代化经验

“一带一路”让世界分享中国现代化经验

2021.06.18 11:24:34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管理员   字体:【
【导读】

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初心,而现代化正是这三大初心的鲜明主题。从建立、建设现代中国,致力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人与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全面现代化之间有着独特的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推行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是基于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

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在现代化的最新表现——数字化过程中,我们也开创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奇迹,网民近10亿,且疫情后数字化转型迅速而成功。这得益于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体现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彰显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集约式发展,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

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专篇部署“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担当。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从国内角度讲,当时是以工农业剪刀差和严格的户籍制等举措实现快速重工业化;在国际上,现代化路径也是和平的,没有发动任何一场战争,没有掠夺任何一寸土地,没有殖民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实践表明,中国的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建设的规律,也体现了人类发展规律。因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经验是可分享的。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第六,我国的现代化路径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改革开放,既大量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同发达国家形成重要的环流,现在我们又通过“一带一路”形成另一个环流。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上有独特的地位。这种双环流的结构体现了中国的现代化是包容、开放、互利共赢的,而不是排斥他国或者零和的。中国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门类齐全。中国可以生产从火柴到火箭、从味精到卫星、从螺母到航母几乎所有的东西。因此,我们能够以高效率、低成本建设“一带一路”,以及率先控制住疫情和复工复产、实现经济正增长。这也是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

第七,我国的现代化路径可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的现代化路径是可以分享的,能够助力其他国家弯道超车。

“一带一路”助力共同现代化

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那么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激活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现代化的梦想,吹响了分享中国现代化经验的号角。在现有全球化体系中,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很难实现现代化的。“一带一路”开创了共同现代化的道路,通过战略对接,助推各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例如,“一带一路”对接非盟《2063年议程》的口号是“对接中国、面向世界的‘非洲制造’”。西方的现代化是掠夺性的、扩张的,是零和博弈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容忍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程度是有限的,甚至在非洲推行去工业化。西方国家不希望其他国家过上与其同样的生活,因为地球资源有限,他们希望继续主导国际事务。所以,中国的成功打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神话,极大程度上鼓舞了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信心。我们强调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实现现代化,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西方,更不异化。中国的发展给那些既要实现现代化,同时想要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些国家从中学习到了“并联式”路径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双轮驱动等经验,不再迷信西方现代化的“串联式”路径及新自由主义神话。

更重要的是,我们强调的现代化目标是服务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这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密不可分。中国的现代化经验、现代化模式是包容、可持续、可分享的。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一带一路”不是主动去解构所谓的西方中心论,而是去解决西方中心论带给世界的问题。21世纪是互联互通的世纪,从技术、模式、理念上都在解构中心,打破中心—边缘体系,西方已很难维持中心地位了。不少发达国家民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且产业空心化严重,不再是全球化主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应讲清楚“一带一路”不是主动去挑战西方中心,而是时代的变化使然。全球化从中心—边缘体系朝本土化、区域化方向演变;全球供应链从越来越长和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朝分散、多元、自主、可控、韧性、安全方向演变;全球治理越来越呈现出多中心的网格状分布式,而不再是有一个单一中心。西方对冲“一带一路”只能东施效颦,缘木求鱼。

中国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基础上还提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定义,开创人类现代化新文明。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国际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使得“一带一路”推行的开放、包容、可持续、可分享、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正在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垄断,鼓励更多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成就世界的多样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义桅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热门推荐